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作品 >>  散文随笔  >> 正文

杏林育出诗书匠 国粹承传名誉馨

记我市文化建设前辈李炳芬同志

作者:杨伯钜     发布时间:2015-08-05

小榄支部 杨伯钜

 

目前正值中山掀起建设文化强市之际,我经常很自然想起我市农工党小榄支部的前辈李炳芬同志的音容笑貌。他几十年如一日爱好和运用我国古典诗文的形式,为繁荣中山文化事业作出持续努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令我和许多同志印象深刻,十分敬佩。现谨怀着敬意,对他这方面的事迹作简要回顾。

一、投身农村赢盛誉  钟情国粹铸名篇

李炳芬同志出身医学世家,解放初期就随其父在小榄镇设馆行医。在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村医防小组到偏远农村普种牛痘时,见到当时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甚差,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就毅然与妻子主动要求到偏远农村开展医疗工作,一干就是23年。这期间发生了不少他在简陋条件下尽心尽力救死扶伤的事件,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不过,这些事件都不属本文叙述的主题,只在下边顺便带过。

李医生喜爱诗文,即使在艰苦条件下,工余也会动笔写诗撰文来抒发感情,后来更笔耕频繁,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对小榄和中山的文化建设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现在,让我们先从李医生的诗词来看看当年他在农村开展医疗工作的情况和感受。首先是一首词,记述文革期间他在白天门诊、晚上培训赤脚医生之余,有时晚上还要应急出诊的情况和感想,词名就叫《减字花木兰. 夜出诊》:

野荒天黑,闻道救人问南北。雨骤风蛮,蔗竹横斜泥步难。    回春在望,残夜饥寒皆已忘。舍却愁容,喜报新枝入杏丛。

诗词之外,李医生还喜欢和擅长古体文赋。1974年他与小榄业余画家潘栋梁和我市农工党组织的老前辈、业余书法爱好者李颂永结伴游览西樵山,归来后他用文言体写成《西樵山游记》,加上潘栋梁的画和李颂的题书,流传远近,称誉四起。西樵籍名画家陈永锵尤为赏识,邀请他们三人重游西樵结交互访。《南海日报》登载《西樵山游记》,其主编主动与李医生结交。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是穿透“四人帮”制造的文化迷雾而显露的一丝亮光。

 

                           二、改革暖风拂文苑  弘扬文化耀中华

 

文革结束后,迷雾初散,诗坛渐兴。广州师院退休副院长潘佛章创办《诗词集刊》,登报征稿。李老踊跃投稿,获潘老赏识,双方文函往来甚密。

1983年小榄镇成立“榄山诗社”,李老当然是积极分子,并邀请潘老莅临诗社的成立仪式。

1984年,中山市决定评选“中山十景”。这年秋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本市六位知名文人,到市内各景区观光评选。李老是这六位之一。 李老到晚年仍乐忆此事,有诗忆述:

烟雨迷离十景游,山青水碧赏深秋。重楼叠翠车声处,几度评题意自悠。

1987年,李老建了一座两层小楼,取名“乐天楼”,并依小楼内外景观评出“乐天楼八景”。在友人帮助下,在《佛山报》和《澳门星报》刊出为“乐天楼八景”征诗广告,不久收到市内外三百多首诗词。此举开了普通民宅无酬征诗的先河,并从而提升了中山和小榄的知名度。近年,《乐天楼八景诗》入选了《小榄镇志》。

随着李医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以个人身份出席的文化会议也越来越多。例如19887月与欧初、刘逸生、许世杰、陈残云等一起到西樵山参加了广东省诗书画联谊会。而以文化促进生产的佳话,则发生于中山与佛山之间。

小榄年轻的陶瓷美术爱好者何湛泉是李医生的忘年交,拜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刘泽棉为师学艺。一天,何湛泉说起厂里想请诗人题咏八骏以助宣传销售。李老爽快应允。不久,写就《八骏马歌》。厂方大喜,即发专函邀请李老到厂参观,并请他把《八骏马歌》写成条幅用以展览宣传,对促进生产销售起了良好作用。

李医生与封开县原文联主席、粤西著名书法家李尚拔以诗结友且持续20年密切联系直至一方去世,实属文坛美谈。 李医生有诗被选题刻当地斑石碑林,与秦萼生、陈景舒等名士一起享誉封开。李医生的最后一本著作《乐天楼词集》,就是请李尚拔先生作序的。

由于诗文有清誉,李医生的名声也传至省外,而且还直达首都北京。

“直达北京”的经过,简要说来是这样的:1980年代后期,原中南海毛泽东医疗组长李志绥教授到广州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慕名到榄拜会李老,双方一见如故,参访了小榄医院和陈星海医院等地。李教授临别时礼索李老赠诗,李老以鹤顶格吟咏并书《书赠李志绥会长》:“志绿神州称国手,绥康抗病振中华。会当研得回春术,长使民如二月花。”教授大喜,回京后即装裱好悬挂在办公室墙壁上。

如果说这“直达北京”带有偶然性,则李老的名声在湖南享誉并通过湖南辐射全国,就有其必然性。大家知道,湖南岳麓诗社是全国著名的大诗社,其社长高扬先生赏识李老,不仅常刊登其诗词还破例刊其游记,而且选聘李老为诗社理事。1980年代中,高扬社长偕谢强光教授到榄访李老, 之后双方时有书信往来。2004年,80多岁高龄的高扬社长为编撰大型诗词集一事再访乐天楼,李老又向广州诗社社长梁鉴江引荐了高社长,促进了湘粤诗词界的联系。

        1990年高扬社长推荐李老以学者身份,与潘佛章、港澳新闻主任卜仁亮先生同行,到郴州出席全国第三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会上,李老发表了《淮海词以刻划见工》论文,并提出将剧目《鹊桥仙》增添烟霞景致改编成电视剧的建议,被采纳和付诸行动。

    虽然名声在外,时有出行,但李医生的创作热情和关注目光,主要还是投放在家乡。1994年小榄举办传统上60年一届的大型“甲戌菊花会” 。组委会向全省征集诗文,尤其需要一篇用于菊会主会场作序言的力作。李老已年近古稀,仍满怀热情构思了《小榄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小引》投稿,在众多优秀来稿中脱颖而出,获得首选,为家乡盛会和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此外,李老还结合菊会创作了琳琅满目的咏菊诗词楹联,被本地刊物和《香港榄镇同乡会菊会会刊》、《甲戌菊会诗词选》等刊登,广为流传,为家乡添彩,为精神文明出力,正如其《桂枝香  菊会大寿》中所述:“须知物质精神在,亦犹似鲜红鲜绿。江山如画,今朝正好,唱文明曲。”

与盛大的菊花大会相配合,小榄镇在沙口大桥旁盖起了雄美的“观海楼”,是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在小榄以至中山的缩影。李医生应邀为它撰写了一篇《观海楼记》,获得极高评价,被《中山侨刊》登载,并被树立专碑全文镌刻,不少名人雅士如广州余藻华社长、朱帆教授等,以及海外同胞慕名前来拜读。李老以古典国粹结合乡土文化提高了我们市、镇的知名度。

上世纪最后几年,李老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接连动了三次手术。人们普遍以为他从此退出文坛了。可是,他不仅没有停止文艺创作,反而于2003年以古稀高龄和病残之躯,以巨大的热情筹划和操持了三位旅外乡亲回乡举办的书画展。书画展非常成功,仅开幕当天的观众就接近一千人,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夫人、市镇领导等,获评价甚高,产影响深远。

李老作为中山诗坛的前辈和活跃分子,多年来积极创作,以诗文表达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抒发他赞颂开放改革政策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赤诚情怀。他既写过《缅怀孙中山先生》、《逸仙湖公园行》、《中山港古今》、《横门赏荷》、《中山市花》等中山乡土诗词,又创作了《小榄人民公园八景》组诗和较长篇幅的《小榄之歌》,以及题观海楼、龙山公园、凤山公园、等多处的楹联。他的几百首诗词刊载于市内外近百种刊物,影响广泛,甚获好评。十来年间,他的作品结集共有四本,其中《乐天楼词集》填补了我市无词人专集的空白。

虽然李炳芬医生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祖国文化,几十年如一日为弘扬国粹、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倾注热情的行动和精神,将作为精神遗产留给我们,激励我们为把中山建成文化大市而加倍努力。谨以此文配合我市文化建设的高潮,并作为李老逝世四周年的纪念。

                    

                                                                              20118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80/id/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