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周虎:最美家庭,党恩难忘
发布时间:2019-12-19
2017年底,我收到中山市妇联发来贺信:“热烈祝贺我市周虎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可喜可贺!”当我接到这沉甸甸的荣誉时,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我的眼泪代表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感恩,感动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与理解,感恩共产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我的小家庭从一个极其平凡的普通之家成长为“全国五好家庭”、“广东省文明家庭”、广东省“百户最美家庭”、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乃至现在的“全国最美家庭”。我本人也被广东省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第四批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山市先进(劳动)工作者”、“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好人”等荣誉称号。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一步步发展强大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我这个小家庭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从贫穷落后,到小康温饱,到富裕安康!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70年代初,我生长在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困家庭,自我懂事时,家里穷得时常是没米下锅。那时我只记得饿过,没记得饱过。最难忘的是刚读小学时,有一回放学回家打开锅盖,锅里什么吃的都没有,饿得自己只好坐在茅草遮顶的小屋里,坐着坐着就睡着了,长大后才知道当时是饿晕了。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为人忠厚老实。我们家庭虽然贫穷,但一家人和睦相处。自我懂事时,乡亲们告诉我:“我四个月便没了妈,是爸爸把我拉扯大。”母亲离世,对本来已经贫穷落后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悲痛不已。为了扛起这破碎贫困的家,父亲当爹又当娘,对我们兄弟姐妹不离不弃,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日子艰难,现在想起来都心酸。
改革开放的春风渐渐吹遍了神州大地,我们生活有了起色,我上学了!穷则思变!读中学时,父亲总希望我报考师范学校,希望我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穷怕了,想早日出来找碗饭吃,当时能考上师范学校是最佳选择。1989年,我瞒着父亲,带着平时不舍得吃早餐剩下的几十块钱,第一次坐车500公里到省城广州参加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招考并被学校录取,圆了我当教师的梦!毕业后,我来到我的第二故乡——小榄镇,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还结识了我的爱人——李翠欢,我们情投意合,喜结连理,组成幸福的家庭,过上安稳无忧的生活。后来,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周韵。活泼可爱的女儿是我们家的掌中宝,开心果,她的降临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快乐。教师之家,日子虽然清贫,却稳定和谐,欢乐常常在我们家萦绕。在工作上,我们敬岗爱业,勤勤恳恳,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勤奋耕耘,默默奉献,为小榄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生活上我和爱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对女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不含糊,6岁起就利用周末时间送她去广州学习钢琴。如今,她已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大四的学生了。女儿勤奋好学,富有爱心,德才兼备,我这个做父亲的倍感欣慰!我们的日子有了新的盼头,越来越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个小家庭带来的实惠!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和谐幸福!在事业上,我们夫妻始终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2016年,我被派到贫困山区支教工作,妻子给予无私的支持!我一直记得我爱人的话:“老公,你不是一个人去支教,我们一家人心连心,我们一起为贫困山区教育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老公加油!我和女儿全力支持你!”爱人用实际行动实现她的诺言:在我支教期间,她和女儿、亲朋好友多次来我支教点帮扶,送来爱心物资、善款,并和我一起去看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一起关心贫困家庭。爱人和女儿的爱心行动让我更安心地会好支教工作。爱人不但支持我的事业工作,在生活上,我们夫妻彼此同心,共同商量决定。妻子在家庭事务中相信我,理解我,支持我,勤俭持家,相夫育女,孝敬老人,是我周家好媳妇,是我女儿的好母亲,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良好家风。1996年,我从乡下接来姐姐一家到中山与我们一起生活,同食同住二十多年,妻子毫无怨言,把姐姐一家当成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这段佳话传遍小榄,感动着好多人。在最美家庭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我妻子:“与姐姐一家生活在一起会有些不方便,为啥还要这样做?“我爱人笑着说:“亲恩应该报,我的生活已经富裕起来了,不能忘记家里的亲人!”我爱人的话,感动着全场观众,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我家的好家风,我赴贫困山区支教的事迹,为贫困学子筹集善款的善举感动了中山人民。南方日报记者来了,中山日报的记者来了,羊城晚报的记者也来了,我的事迹悄悄地在南粤大地传颂。中央电视台为此邀请我和我支教的学生、我和家人两度亮相央视,参加《黄金100秒》、《向幸福出发》两档节目的录制,并在黄金时段向全国播出,宣传正能量。我们一家,是教师世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我们夫妇是一线教师,现在女儿也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教师地位提高了,过上好日子不再是梦了。“中国梦”的实现正从像我这个千百万普通家庭的小梦想里逐步启航……
本文荣获中山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二等奖。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80/id/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