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作品 >>  评时政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之下中山华丽蝶变路径探析

作者:罗祥     发布时间:2017-04-05

联合二支委会  罗祥


    时势造英雄,恰逢其时。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崛起蓄势待发,作为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的中山,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领先一步,华丽蝶变,为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的未来发展提供经济、城市、文化的发展模板,无疑是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如果说,刚刚结束的合同(协议)投资总额约2500亿元的“3·28”招商招才洽谈会,是破解中山“四个难以为继”的关键落子;大幕将启的“湾区经济”则会使中山困局满盘皆活。当务之急,中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找到中山华丽蝶变的路径。

    一是打破行政和经济体制束缚,实现协同发展集约发展。湾区经济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制度设计与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创造力。粤港澳大湾区将带来大整合、大协作的战略机遇。相对于中山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内外协同两个维度着眼,实现协同集约发展。首先,对内要积极打破25个镇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一中心、四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是对“全域中山”概念的升华和具体诠释,代表了目前中山市场开放的最大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但“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唯有从更高的层面指导统筹考虑全市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形成组团联动机制,提升“全域中山”经济的价值链层级,才能在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脱颖而出。

    其次,要主动对接粤港澳湾区城市群。毋庸置疑,破解中山“四个难以为继”困局,单靠自身发力,必定会囿于事倍功半的发展渊薮。而粤港澳湾区建设一旦铺开,珠三角9市在功能和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围绕着功能和地位的调整和协同,将是大湾区最为重要的工作。窃以为,中山不妨灵活运用“新木桶”理论,通过产业集群所结成的战略联盟、以虚拟经营方式进行合作,不失为一条创新转型捷径。拿出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核心能力)和其他区域的长木板(核心能力或优势能力)进行拼装,形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木桶。优势互补,各用彼长,借力赢利,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共赢。

    二是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促进中山区域经济实现凤凰涅槃。有学者指出,大湾区的崛起不单单意味着大量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还意味着能够把粤港的优秀服务业跟内地制造优势放在一块,为整个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而从微观层面出发,笔者认为中山融入和参与“湾区经济”最根本的问题应该在于:实现中外产业和项目与本土企业的对接,并要为这种对接建立一种有效平台和机制。

    产业和项目的对接和扎扎实实的细节结合起来,则必能事半功倍。笔者建议,聚集由政府、智囊机构和各大商会组成的“三位一体”、群策共生的力量,并利用湾区经济的资源和经验,促成跨界、跨境的产业和项目,把外部项目“引进来”,使本土企业“走出去”。由政府引导经济和企业发展大方向;智囊机构如中山经济研究院等扮演“探射灯”角色,集中力量于国际贸易协商和市场拓展;工商联和各大商会,通过分析研讨会、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提供有意向外发展的本市各类企业的对外投资意向和相关信息,包括行业、项目和投资额等。在此基础上,促进和帮助中外商业交易。

    三是继续深耕城市化进程,重塑中山城市内部张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中山目前力推的特色小镇建设无疑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最实抓手。据了解,2017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四届“中山人才节” 共收集可签约的特色小镇及其他类PPP项目18个,投资金额总计1279亿元,涵盖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生态旅游等领域,为推动中山市宜居城市、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抢先一步,或许会成为引领者。在湾区时间纵轴上看,中山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繁盛,更是整个城市发展的走上优化晋级之路。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特色小镇,就是中山城市化的自救。特别在当下内需不振的情况下,特色小镇的方兴未艾,必将大幅度推动城市化进程。大湾区时代,城市之间会以更有序的分工,中山融合于“世界顶级城市群”之中,特色小镇将更紧密的衔接发展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整个伟人故里也因此会走上内生型增长道路。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79/id/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