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作品 >>  评时政  >> 正文

期盼中山科技创新园成为中山高质量崛起的动力源和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05-29

联合二支委会  罗祥


5月20日举行的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中,来自光子科学、低温制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的院士、专家,围绕相关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研发平台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作主旨演讲。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背后,是中山牵手大院大所,通过整合高端创新资源,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加速通道的直观体现。(5月20日《中山日报》)

产业兴于科技,源于创新。头顶“科技手刺”光环的光子科学中心终于在侨乡南区惊艳亮相。在中山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突破的同时,一个集高端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社区——中山科技创新园孕育而生。播下龙种,收获希望。我们大力推进与重点高校院所共建高端创新平台,布局的大科学装置正在不同维度、不同领域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始终站在科技创新产业链的顶端思考,科学创新为先,不唯大但求精,无疑是重振虎威之下中山高质量崛起的一把解码密匙。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正如中山重振虎威必然要立足于推动“赶超式发展”,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同样需要要拿出超常规的推进措施。面对中心城区华丽转身的发展机遇,南区如何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为平台唱好“主城区崛起”发展旋律?如何在开好局、起好步的基础上高开高走蹄疾而步稳,使中山科技创新园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创新高地,培育自主创新动力源和新引擎?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维度全力加快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

维度一,作为两大科学装置的选址地南区要当好配角,主动服务,第一要务是配套服务要提速。全力完善中物院中山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低温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科学装置527亩土地的用地手续,确保如期供地。其次,要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中山科技创新园毗邻地区搭建融入载体,切实把平台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发展优势。加快4.4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的概念性规划的编制,争取谋划建设“中山智源”等平台。

维度二,练好“本领”,才能更好“入圈”。市级层面应该在重点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南朗、民众、三角等东部环湾产业创新区域,加快建设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湾区国际创新园等平台项目,集聚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布局湾区西岸创新高地的基础上,把中山创新科技园一并统筹考虑,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开放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助推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

维度三,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如果以中山科技创新园区为原点,向周边出发,联合东莞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一张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协同发展的图景正在加快构建。在如此相近的物理空间下,应避免区位竞争,造成资源错配或重复浪费,我们不妨主动研究如何与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相辅相成、联动发展,增强重大科学设施集聚协同效应,发挥1+1大于2的作用,共同打造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79/id/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