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虎威之下期待南区主城崛起
联合二支委会 罗祥
风从岐江来,潮涌古良都。
从南区最高的地标性建筑——蒂森电梯试验塔塔顶向西北方向眺望,直线距离不超500米有一块开阔平地。这是南区最有投资价值的黄金热土。随着今年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物院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低温技术研究中心两个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布局南区”的一锤定音,中山市科技创新园落户于此,一直纠结于“非城非乡”的侨乡南区终于被快速推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重振虎威之下,投资额达40多亿科技创新项目如期而至,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侨乡,能不能果断地抓住机遇,创造性用好机遇,无疑对这块48平方公里区域提出了真正考验。
一、科技项目重磅加持,中山主城区或将迎来“南区时代”
高科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胆识。在业界,中山光子科学中心被誉为“科技手刺”,是以超高峰值功率激光发生的光子为能量载体,研讨与物质相互效果发生的极强场、强非线性效应相关的极点物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使用科学的前沿科学研讨中心。如此高科技项目加持,中山市政府欲将其和同样选址于南区的中科院低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打造成中山科技创新园势在必行。作为中山市主城区最具后发潜力的侨乡南区,能否乘势而上,实现主城区崛起?
插上高科技之翅,南区期待一飞冲天。正如对南区历史和现状有深刻观察的一些有识之士所言,与其说是市级层面由上而下的产业布局,不如说是经过多年沉淀,积累,孕育,聚集,南区内生能量已达到一种临界点的必然选择。从南区独具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产业优势来看,未来可能有三大推动力如三级火箭,推动南区“潜龙”飞天。第一推动力是以电梯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南区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拥有国家级电梯产业基地,产业链覆盖电梯设计、制造、物流、营销、安装、维修、培训及保养等环节,是国内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电梯基地,其产业集聚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第二推动力是“四大百货”粤商文化精髓和华侨精神具有凝聚华侨华人的强大力量,作为南区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最闪亮的文化品牌,只要做好一个点,就能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最终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以文化软势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的真硬核。第三推动力是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南区山川秀美,又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有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美誉,古村落曹边村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金字招牌。如此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完全有可能衍生出具有南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借以提升和优化南区整个产业结构。
二、侨乡南区后发崛起,急需找准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一是南区作为中山“主城区”名至而实不归。毋庸置疑,有主城区之名却无主城区之实,一直是南区人心中永远的痛。曾经长期实施“一区两制”管理模式,南区区域面积仅105国道以北的12平方公里纳入主城区,其余皆为农村郊区。这种“一区两制”的行政管理模式带来的是非中心城区的财政支持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维护水平较低、社会服务均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长久地制约着南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尽管在2016年年初正式实施“一区一制”,将南区全面纳入中心城区范围,但实际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全区四个社区中,除城南社区外,良都、马岭、北溪三个社区均设置多个行政村(经联社),仍坚持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南部为工业区和城郊结合部,虽经多年发展有所改善,仍然是“城非城,村非村”,以既融不进的城市又回不去农村的姿态孤零零伫立在主城区边缘。
二是南区土地等资源比较丰沛,有效聚合科学利用差强人意。在早年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新形势下,南区在规划、报建方面实行了多年的一区两制模式,用地和发展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工业用地审批手续复杂,耗时较长,严重影响了投资项目的落地投产。很多重点项目被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最后无疾而终。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整合难度大。很多土地是私人拥有,这些土地分割零散、闲置率高,要整合这些土地资源,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困难重重。直接导致了整个区域发展举步维艰,资源严重错配,陷入一种低效发展、无序发展的困境之中。
三是南区区位优势突出,外联内通的交通循环却未打通。目前,南区连接周边镇区主干道数量较少,只有三条主干道,分别为南外环路西向-105国道-博爱路,或南外环路东向-进入主城区东南方向;城南路-广珠公路-悦来南路;永安路-悦来南路。这三条主干道均非快速通道,线路曲折,路口复杂,方向多变,红绿灯多。另一方面,南区与其它主城区之间除了快速道缺失、主干道较少之外,还普遍存在次支路网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毛细血管”不通更加剧了“主动脉”的不畅。像城南路与南外环交汇的环岛路口是南区的主要路口,也是主要的交通拥堵点之一。建于90年代初的西环八路,规划设计为路宽12米,已使用了20多年,路况较差,雨天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沿线连着渡头、福涌、寮后、金溪、沙田、树涌、曹边、北台八个自然村更是数十年滞后不前。“西环路”俨然成了一副束缚南区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生锈枷锁。
四是南区虽为中山知名侨乡,手握一副好“侨”牌却没打赢。在整体分析一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环境时,其诞生的文化底色是不容忽视。作为中山的重点侨乡,南区有4万多海外侨胞,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孕育了中国近现代百货先驱——先施、永安两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应彪、马永灿以及郭泉、郭乐兄弟。四大百货公司曾风靡上海“十里洋场”,拉开中国近现代百货业发展大幕。对南区而言,“侨商精神”无疑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有别于其他镇区的特殊“DNA”印记。如今这种精神正日渐式微,华侨资源优势和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尤其是在侨情、侨资、侨力、侨智方面,手握一把好“侨”牌,唯独没打出王炸。
三、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全力开启南区高质量崛起的破冰之旅
一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破解“一区两制”体制宿命。站在归零翻篇开新局重振虎威起点上,南区上下要拿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积极争取市级层面认可和支持,在全市和大湾区大格局下谋划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要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使“一区一制”的体制改革真正体现在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和财政划拨上,打破区域分割和城乡差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区域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发挥南区在中心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中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中心组团统一规划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使南区经济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主体功能区作用充分发挥,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充满人文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是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推动产业聚集借梯登高。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为平台和依托,争取更多稀缺、特有、新型的高端资源落户南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电梯产业基地从产业集聚向产业中心转变。进一步健全包涵电梯学院、培训机构、检测中心、工业设计、博物馆、研发基地、电梯配送中心、体验中心等全生命周期电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电梯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把国家火炬电梯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主动承接深港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围绕电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区内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攻关一批产业急需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现有产业提档升级。集中力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三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制约城市能级的短板变长。正视南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度底、城市首位度底的现状,摸清家底,在已有政策允许范围内,摈弃“等靠要”,主动谋划盘活一批闲置低效土地。主动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实施树涌工业园提质工程,加快第二工业区、环城市场三旧改造,实施“两违”整治专项行动,强力拆除一批影响恶劣的违建,科学处置历史遗留违建。加快大南路建设进度,谋划打通沿江路、芙中路、河浦6号路等一批瓶颈路,加密次支路,以四通八达城市交通道路,支持全市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战略目标。
四是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打好“侨”牌。深挖“四大百货”粤商文化精髓和华侨精神瑰宝,改造升级马公纪念堂、沛勋堂等区内著名景点,和省华侨博物馆共建南区华侨文化展,并对历史文化街区、古旧侨房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尽快形成特色突出、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对四大百货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与开发,注重规划先行,讲好南区故事,让世界了解南区。扎实推进岐澳古道(南区段)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南区段岐澳古道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保护并盘活相关遗址遗迹,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力量,打造以四大百货为代表的近现代商业文明研究基地和窗口,将南区(沙涌和竹秀园)打造成为粤商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