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作品 >>  忆历史  >> 正文

韩愈在潮州:八月时光耀千秋

从韩愈的“勤政廉政”看现今的“为官不为”

  发布时间:2018-07-30

联合二支委会  罗祥


一个人,成就一座城。无疑河南人韩愈做到了。

当我携子站在潮州韩文公祠内——韩愈巨型雕像前,那一刻,百世之师的立世之基、为人之则、作文之心不再那么单摆浮搁,而是轰轰然一下来到面前。笔架山下,韩江水浩浩汤汤,韩愈的风骨仿佛流淌在潮州的山水里,彼此交织,瞬间填充四肢百骸。

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传奇身世与璀璨成就背后无疑站着一个追求极致,绝对庄严的生命。公元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51岁。他一腔孤勇,抗颜为师。当时佛、道两教甚嚣尘上,唐宪宗派人前往凤翔(今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迎佛骨入京供养,轰动京城,官民人等为之狂迷。有人不惜将所有财产献佛以表虔诚,甚至发展到有人刮臂点灯供佛的程度。弊端问题触目惊心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言。

    与其作卑微看客,不如与壮丽同行。韩愈选择了后者。《论佛骨表》终于横空出世,宪宗震怒发飙。有时,最残酷的不是真相,而是说出真相的方式。面对这个一根儿筋的反对奉佛,且言事佛短命的韩老头,皇帝急眼,杀意顿起。幸得宰相裴度,崔群等大臣极力求情,才免遭杀伐。

宪宗恨意难消,韩愈远贬潮州。在韩文公祠的侍郎阁内,我与儿子重温了悬挂于墙上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当父子俩同声诵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可能同为中原人的基因使然,莫名的同理心突然凌空而至:仕途的蹭蹬、家庭的不幸、因孤忠而获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十二岁的幼女惨死贬途)而愧疚交加的切肤之痛,齐降其身。千年前的河南老乡是如何面对呢?父子不禁内心互问。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韩愈的选项。到潮没几天,他就组织民众驱赶恶溪中的鳄鱼。随后的八个月时间里,韩愈兴学育才、释放奴婢,关心农桑。忙碌的好似一位刚入仕途新履职的官场新人。蛮烟瘴地,终于山水生情。八月时光耀千秋,一片江山尽姓韩。

有人说,韩愈之所以比其他历代入潮官员尤值称颂,不是因为其他官员毫无建树,而最重要的是韩愈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顺应历史潮流,弃个人切肤之痛于不顾,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付诸于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去,对潮州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拉动。我深以为然。

历史虽远去,韩愈的勤政廉政”始终映照现实。尤其面对如今那些无利不想为,懦弱不敢为、居功不愿为,甚至受了“委屈”背道而为的官员而言,韩愈在贬谪困境中所展现“勤政廉政”的为官操守,与其说是让他们自惭形秽的一面明镜,不如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呵斥。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78/id/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