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要闻  >> 正文

人才战略“内外兼修” 实体经济“星月同辉

作者:统筹:记者 江泽丰 采写:记者 黄凡 柯颂 江泽丰 谭华健 李丹丹     发布时间:2018-06-28

  编者按
  6月22日闭幕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和把握,明确了发展面临的形势、方位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要立足中山、广东、湾区、中国、世界“五个维度”看中山,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标准谋划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用“八大举措”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山优异答卷。
  蓝图已经绘就,筑梦惟有笃行。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8篇专题报道,全面反映各镇区、各部门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把全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推进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气象。

  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须牢牢把握。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手段。中山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强筋壮骨、强核补芯,推动中山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让企业“顶天立地”“铺天盖地”
  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角,中山创新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明月”型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星星型中小微科技企业。
  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就要紧抓实体经济。古镇镇党委书记刘建辉表示,古镇镇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规划建设优质工业园、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有竞争力、高成长性的行业龙头和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西区党工委书记关瑞麟表示,西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为抓手,做好“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激励人心的创新优惠政策,必然会充分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上的主体作用。南头镇党委书记吴坤科表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发展注入绿色要素、创新要素、智慧要素,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南头镇设立了每年6000万元创新驱动专项资金。
  汇聚高端优质创新资源
  实现人才战略“内外兼修”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天的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
  截至2017年底,中山共认定和评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1125人,专业技术人才达20.4万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9人,纳入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26人,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39个。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创新依靠的是人才。”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晓玲建议,中山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引才政策,营造更为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希建议,在引才方面,要强化服务人才、善待人才意识,抓好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落户、子女上学、编制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做优做强创新平台体系
  主动承接创新资源辐射
  中山正依托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入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推进“两区一湖一岛”(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迪茵湖科创基地、坦洲科创岛)建设。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吸引香港、澳门科研团队落户中山。
  “三角迪茵湖科创基地就是践行第一动力的具体举措。”三角镇党委书记黄泽科说,三角镇将以重大平台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平台支撑,打造中山重要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服务高地。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横栏镇党委书记劳国南表示,横栏镇大力实施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做强创新第一动力,推动科技‘放管服’改革。”市科技局局长尹明表示,市科技局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创新科研团队携带项目、技术、成果到我市创新创业或产业化。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应先通过政策引领企业以创新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要鼓励各个领域的微创新。“企业创新是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系统化的工程,建议相关部门的政策应该进行统筹,形成体系、形成合力。”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1/id/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