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四点要求
★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河长制不是挂名制,也不是联系制,而是责任制。
★二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强大合力。从建章立制着手,把推行河长制与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要借鉴广州东濠涌、肇庆羚山涌等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少走弯路,补齐短板,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
★四要坚持强化监督,群防群治,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采取“治、建、管”三管齐下,建立河长制工作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办理时限、质量要求、考核指标,加强滚动督办,强化跟踪问效。
21日,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陈旭东到西江磨刀门水道开展巡河调研。他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以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省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制定并下发了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督察制度等六项制度。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部署,我市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印发了《中山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河长名单,完成了全市1041条河涌的名录信息统计建册,对全市所有河涌进行水质检测,摸清了污染现状,构建了市、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及相关工作制度。
昨天上午,陈旭东以市级总河长身份开展调研,前往古镇镇,检查该镇中心河、洼口闸和洼口排灌站,并乘船沿西江磨刀门水道航行,沿途考察一河两岸生态治理情况。随后抵达横栏镇,察看低沙河水质和周边民居生活污水排放收集情况,听取沿岸居民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
陈旭东表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咬定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这一目标,抓住党政领导负责制这个关键,突出以问题为导向这个根本,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凝心聚力、强力推进,以推行“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陈旭东强调,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河长制不是挂名制,也不是联系制,而是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实行河长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履行各级河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开展调研督导,层层传导压力,让河长制工作真正“实”起来。二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强大合力。从建章立制着手,把推行河长制与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树立“一盘棋”观念,市、镇、村之间,各级各部门之间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互联互通,密切配合联动,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中山过境水资源丰富,水网分布稠密,各地区河涌自然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必须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要借鉴广州东濠涌、肇庆羚山涌等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少走弯路,补齐短板,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四要坚持强化监督,群防群治,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采取“治、建、管”三管齐下,建立河长制工作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办理时限、质量要求、考核指标,加强滚动督办,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明确“政、企、民”三位一体,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珍爱河湖、共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市领导袁永康、李长春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