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么多医护人员被骂没医德?
博爱医院二支委会 肖生平
医德是评价一个医生好坏的标准,当病人说医生医德好,医生头上似乎戴了一顶熠熠发光的皇冠,当病人说医生医德不好,也差不多就是破口大骂了。
道德是对他人的同情、爱护和救助,也是很多人都具备,且愿意遵守的精神法则,如果大部分人都没有,说明这个标准是错的。“医德”通俗而言,就是“医疗中的道德”,但是作为医疗人员,可能有80%的人,都被人指着被骂是没有医德的,剩下的20%可能也是程度不一地被人暗中被骂没有医德。
其实,医生可能是你的亲戚、邻居、同学或家长,或者一些陌生人,在日程生活中,你都会觉得他们善良可亲,并没有道德低下的嫌疑,可是为何一到了医院,就成了虎狼恶魔?一个普通人,到了医院就那么多人视为没有医德,那就说明当前评价的“医德标准”根本就是错的。
在评价一个医生的道德时,标准都是以病人主观感受为中心,看似很公正,其实很偏颇。
首先,病人就诊时,身体、心理都处于痛苦、恐慌的状态,这种情绪明显会让患者的感受产生偏移,当你们去婚姻中心领结婚证,用此时的心态评价工作人员一定是好的;而当你生病去医院,用当时的心态去评价医护人员,大部分结果是截然相反,不同的情绪状态,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医生的“道德”能好到哪里去?
其次,病人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一样。比如看一个发热,很多人评价标准就是:有没有退热?其实发热原因千差万别,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川崎病,风湿肿瘤……,不同原因,治疗方案不一,对于发热恐惧症患者完全无视发热的原因,他的重点是强调要退热,对于这些病人,只有退烧快的医生才是有医德的,这类医生经常用激素,激素一用下去,基本上烧就退了。而在正规医院里,是很少用到激素退热,重点可能是帮他花钱检查,这个时候,正规医院的医生反而很少获得“有医德”的好评,这也是为何“莆田系”医院有生存土壤的原因。
再比如我有个亲戚咳嗽一个月来问我:吃什么药?我告诉他:咳嗽1个月是慢性咳嗽,首先要找原因,而不是吃药,他有点生气,说:还说我们是亲戚,怎么跟医院的医生说得一模一样,不说真话,你不能直接告诉我吃什么药吗?他不知道慢性咳嗽的背后可能是过敏,可能是哮喘,可能是异物,或者是其他。也幸亏是亲戚,他没有去投诉我。这样子的人,他们是没有真正的鉴别能力去评价医德好坏。
在疾病诊疗过程中,部分投诉固然跟个人技术和态度有关,但背后反映的事实是医疗资源的匮乏。曾经跟一个新加坡医生聊天,他告诉我,他们夜诊10个小时,最高纪录是17个病人;而我夜诊10个小时,最高纪录是170个,我一去上班,在椅子上连续坐10个小时,没有站起来的机会,病人等三个小时,看病三分钟。那个新加坡医生反问我:那岂不是病人没有说话的机会,刚要问就要走了?我说:我也想跟他说30分钟,事无巨细,让病人痛苦而来,满意而归,毕竟所有病人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疾病,而不是来投诉你没有道德!可是工作量相差如此巨大,医生如此身心疲惫,还要做到同样的标准,有可能吗?
确实,在我们医疗史上,存在很多“医术高超,德高望重”医者,比如明朝吴有性,说“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就是说患者的生死是最重要,而自己的个人得失和生死是不重要,在现代心肺复苏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如果自己都不安全,怎么去救人,救更多的人?我们的外科泰斗裘法祖,也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是的,裘老做到了,所以我们尊他为圣人,可没几个人能做到他那个位置,他吃穿不愁,超越世俗,只在乎思想境界,可是绝大部分医生不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为生活忙碌,为房贷、车贷奔波。古人也有云“达者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很少有人饥寒交迫去做慈善,唱赞歌。
在诊疗行为里面,还有很多矛盾源于医院管理混乱,就医流程不顺畅,或者社保报销不足,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一线医护人员是患者直接接触,接触最多的人,病人在任何地方感受的不满,都直接投射到医护身上,而被认为是没医德。你见过很多医生、护士被投诉的,那你见过卫生局,见过医保局被投诉的吗?
患者去评价医生有没有医德,很多是反应情绪的起落,而媒体放大这种情绪,让更多的患者去仿效,觉得医生没有医德,打骂有之,杀人也有之;医疗体制内的官僚又试图用“医德”去弥补管理和机制的缺陷或不足,明显是忽略医疗资源的客观局限性,过分拔高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跟“大跃进”时无视土地客观规律,谎报亩产万斤,有何区别?最终受害者都是一线医护人员,在身体上疲于奔命,在精神上画地为牢;其实长期来看,患者是更大的受害者,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患者是共同体,而医生更是主体,如果主体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不能安心工作,病人遇上这些医生又岂会安心?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医疗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里面,遵守了人类基本道德的大是大非即可,无需动辄拿医德来说事,指导医疗行为应该只有一个:就是医疗规范,在一些规范的死角里面,才是去讲道德,道德评价标准不一,水平不一,方式不一,但是规范只有一个,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像我们治理国家一样,应该依法治国,而不是以情治国。
在医疗中,医生发挥治病救人的精神,这个不足以称为白衣天使,这只是工作的职责;医疗中,也有一些不光彩、灰暗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红包,也不足以看着地狱恶魔,他们只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弱点,如果做其他工作,有机会照样也会,这个只跟人性有关,而跟“医生”这个职业无关,跟“医德”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