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熠熠耀神州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小榄支部 杨伯钜
我的抗日战争纪念邮集里有一枚纪念杨靖宇将军的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于2005年建军节发行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中的第一枚。邮票上杨靖宇将军穿着军服,戴着军帽,清癯的脸庞上,两眼炯炯有神,目光富有穿透力,配上厚嘴唇,显得不怒而威武。背景是一片茂盛的松树林,我想,这既是歌颂他永垂不朽万古长青,又反映出他生前长期战斗的地区的特色:林海雪原。发行这枚邮票的2005年,又刚好是这位抗日英雄诞生100周年。
早在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之前,杨靖宇就积极投身并卓有成效地打击入侵东北的日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部队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战斗怎样艰苦卓绝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靖宇带领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他们甩掉一股敌人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 为避免敌人发现,又不能生火。战士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去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大东沟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至此,他孤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逐步逼近,并且大叫:“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射出的子弹。2月23日下午,逼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杨靖宇将军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
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2月15日以来已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么多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为了报复和解疑惑,他们铡下杨靖宇的头颅,解剖胃肠检查。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在场的日军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杨靖宇的遗骸经过三次埋葬,而第一次是日军心甘情愿地虔诚举行的。
第一次葬在蒙江县
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后来又送到伪满洲囯的新京(长春),其遗体被弃在蒙江县城郊外。据传,杨靖宇的头颅被铡下后,伪东南满地区“讨伐”司令野副昌德少将总是做噩梦,醒来后头疼难忍。为此,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请人用木头雕刻一个头,安在杨靖宇遗体上,并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由岸古隆一郎为杨靖宇立碑,举行了“慰灵祭”。
第二次安葬,蒙江县改名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1946年初,将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人民群众和大小商户踊跃捐款,为杨靖宇修墓。1946年2月23日,是杨靖宇将军殉国的6周年纪念日。靖宇县的各级干部和各界群众齐聚在杨靖宇将军墓前,隆重召开杨靖宇将军追悼大会。从这天起,杨靖宇牺牲地附近的蒙江村改名为靖宇村,蒙江镇改为靖宇镇。
第三次安葬,遗首与遗骨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员长为杨靖宇烈士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18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在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将烈士遗首和遗骨合葬,在靖宇县杨靖宇殉国地又建起了纪念碑、纪念馆,使之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在河南省确山县也建起了杨靖宇纪念馆。
2005年在杨靖宇将军诞辰百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通化市人民对杨靖宇陵园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在园区内新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以弘扬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
就是这一年,笔者写信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得到了陵园的信封和门票。门票的主图是以葱茏青山为背景的陵园外貌。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杨靖宇烈士邮票,笔者把它贴在贺年明信片上,这张明信片盖有“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戳和2015年8月15日黑龙江佳木斯光复的邮政日戳。这日子,这地点,是对杨靖宇将军很好的纪念。笔者崇敬杨靖宇将军,特赋诗一首以表缅怀和致敬:
丹心浩气战倭寇,亲率联军卫九州。林海长留功绩伟,雪原幸铭意情悠。
软棉入肚化钢志,壮语冲霄慑匪酋。取义捐躯威靖宇,英灵熠熠耀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