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要闻  >> 正文

让“平安活水”涌动全城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2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中山再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捧得全国政法综治最高奖项 “长安杯”。从1993 年至今,中山已连续六届24年享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自2005 年首次捧回“长安杯”以来,中山再没有让该奖项旁落,成为全国获奖次数最多、捧杯时间最长的地市之一。这份沉甸甸的殊荣,在给城市带来强烈荣誉感的同时,更为全市人民的安宁和美生活筑牢根基。
  高速行驶的列车,一旦脱离安全,则快无意义。对于发展中的城市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处于金字塔底部位置,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平安指数都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社会稳定发展的“风向标”。当前,中山不遗余力推动平安建设,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古时候,人们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社会安全感。需要看到的是,与过去“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单一封闭社会相比,当今社会日趋开放多元,平安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山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经济发达,民风开化,受外来思潮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发展起步早,城市人口构成相对复杂,不同群体的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利益诉求不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矛盾较早显现。正因为此,“平安中山”的建设成果更加可贵,也更具标本意义。
  在复杂的现实面前,要攻克平安建设的难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新机制、提高能力。纵观近年来中山平安建设成效,我们看到的既有治理理念的创新,也有协同机制的完善;既有基层基础的夯实,也有行动载体的拓展。其中最为清晰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源头治理,发动全民参与,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走出一条“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治安”新路。
  “全民治安”侧重“五个转变”: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以防为主”转变;工作主体从 “主要靠公安抓治安”向“依靠全民参与治安”转变;资金投入从 “政府投入治安为主”向“全民投入治安”转变;防控格局从“单项防控”向“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的立体化防控体系”转变;工作机制从“运动式整治”向“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转变。在此基础上,2016年我市又提出“全民创无”理念,部署开展“全民创建10+N 系列行动”。“全民创无”中的“无”既包括“没有”,也包括“不能有”以及“要减少到最低限度”,意即从过去浅层“出了问题再打击”的“控乱”式管理,向现在深层“防止问题发生”的“创无”式治理转变。
  正是在上述创新理念和机制引领下,中山全民治火、全民禁毒、全民除“三害”、全民防“医闹”、全民创食安、全民交通等系列行动相继开展实施,创建“无医闹”“无三害”“无三非”“无传销”“无假药”城市,创建“无邪教”“无黑恶”“无命案”镇区,创建“无毒害”社区和“无刑案”村居等试点项目遍地开花。村居、厂企、学校、医院……一个个“平安细胞”由点及面,从“微循环”聚合成“大循环”,让中山到处涌动着平安建设的活水。安宁和美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蜿蜒在大街小巷的秩序里,融汇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
  让人欣喜的是,中山平安建设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市委书记陈旭东强调,要以“日日平安、长治久安”为重要目标、永恒目标,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持续巩固、提升平安建设成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市。而在老百姓心目中,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个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都是平安中山的美好图景。愿我们心手相携,一起努力去描绘。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1/id/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