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要闻  >> 正文

如何更好擦亮“孙中山”这张“金名片”

来源:中山日报 2015/08/27 A3版    发布时间:2015-08-27

中山,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孙中山”理应成为中山文化旅游业的 “金名片”,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更应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起龙头作用。
  但一个尴尬发生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墙里墙外。
  围墙内,纪念馆设施齐备,201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纪念馆类别中总分排名全国第一,并由此获得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的荣誉。
  围墙外,杂乱无章的建筑布局,省道S111 车水马龙,车流多且无序,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故居对游客来说只是走马观花中的一个景点。
  故居的现状只是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昨日,2015年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召开。会上,政协委员们花费2 年时间走访数个伟人故里,写下2 万余字的调查报告,直面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整合提升利用问题。
  现状
●围墙里的风光和围墙外的尴尬
  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56年,翠亨村建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目前,纪念馆管理范围达到20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翠亨村也早已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当游客走进故居纪念馆,可以发现设施完善。“我们故居围墙内的成就可以说是最好的,长期以来,纪念馆在保护管理好孙中山故居的同时,坚持保护文物环境,以真实性、完整性、原生态的原则,整体保护了一座以伟人为背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村庄。”在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司徒伟湛说。
  但是,围墙内取得的成绩掩盖不了围墙外整体利用和综合开发上的不足和尴尬。游客来到翠亨村,首先视觉上没有一体统一的观感,建筑物密集,风格无序,杂乱无章。尽管孙中山故居一年的游客接待量能达到150万人次,但绝大部分游客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对附近景区景点实现辐射效应。“现在很多游客去孙中山故居,是在去珠海的路上顺道看一看,可能连中山城区的门都没进过。”市政协委员、中山广播电视台台长陈锦霞在座谈会上尖锐地指出。
  同时,在故居纪念馆的周边,文物环境风貌不断遭到破坏,交通也不便利。纪念馆门前就是S111省道,车水马龙,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路边小摊贩随意摆摊叫卖。
  “墙里墙外两个风格,许多游客对此也有意见,特别是故居的停车场,太小,根本容纳不了多少车辆,这也直接影响到旅客人流量。”中山青旅的导游王晓成说。
  “这是由于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于“点”化,没有形成“线”和“面”的效果。”市政协《关于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整合提升利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孙中山故居及周边的孙中山文化资源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强的状况。目前,故居纪念馆管辖的范围不到20万平方米,其中有相当部分土地还是向翠亨村租赁过来的。由于规模太小,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无法起到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同时,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本身是属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辖的副处级事业单位,而周边的中山纪念中学属于教育系统,中山城影视基地属于国资委管理,翠亨宾馆的产权归属正在打官司,故居周边即翠亨村的行政和社会管理、环境整治由南朗镇属地负责,而故居门前的S111省道维护主题又是市公路局。故居周边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多,欠缺统筹协调,甚至导致故居周边的建设发展对孙中山故居及翠亨村的历史环境保护不断造成 “建设性破坏”。
●中山还需增添更多“中山元素”
  《关于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整合提升利用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在中山,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最闪亮的名片——孙中山先生的了解程度并不深,且了解的途径较少。中山市民对外推介孙中山文化的认知度、主动性和热情远远不足。
  同时,由于规划协调等原因,中山市对于散落各处的重要历史遗迹缺乏整体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比如位于三乡雍陌的郑观应故居、孙中山纪念堂、孙文纪念公园等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大,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文化气息已经越来越淡,成了“低端卖场”。在各式会展的旅游文化中,孙中山文化的元素少之又少,特色旅游线路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城市建设中,中山并未能系统地把孙中山文化元素体现到城市的各种细节之中,包括城市规划、风貌控制、城市文化等。没有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孙中山文化标志视觉系统,城市的整体氛围很难让人意识到这里是一代伟人的故里。
  解决
●擦亮“孙中山”这张“金名片”
  司徒伟湛说,长期以来,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目前中山也在推动孙中山故居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市里面应当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及镇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我市创建工作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司徒伟湛表示,在整合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时需要采取公司化运作,但政府必须先期投入,给予启动资金或可供利用的土地和固定资产资源。“之前故居旁的兰溪河改造项目,曾经是交给旅游集团负责建设,但由于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融资渠道,旅游集团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最后只能并入中汇集团,兰溪河改造也因此不了了之。”
  在保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利用股份制、合作制,甚至更为灵活开放的形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多渠道融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同时,还可以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尤其是华侨华人团体等对孙中山故居保护的援助,建立相应的保护建设基金,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基金管理。
  司徒伟湛还指出,要设法增加故居的空间规模,把金槟榔山(山顶有孙科当年创建的红楼)、犁尖山(有孙中山的祖墓)、中山纪念中学(校内民国建筑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城整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要将故居周边的一些景区资源串连成线,比如崖口村、左步村、陈家祠、海上温泉、横门渔港、开心农场、规划建设中的横门湿地公园、红树林,甚至整个五桂山相关地区的资源连线成片,形成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一并考虑通过以岭南文化风格修饰、改造、提升等方式,使整个翠亨村的外观环境,包括S111省道管理权限及改造、故居周边的道路及两旁景观等有较大的改观。把翠亨工业区列入“三旧改造”规划,打造成为具有岭南文化风格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街区。抓住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广东省放开停车场收费限制的利好政策,鼓励扶持翠亨新村、石门村利用村组的集体用地,按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
  “孙中山是中山市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在日趋同质化的珠三角,中山存在的一个最为特殊之处就是因为有孙中山,以及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香山历史人文资源。孙中山文化就是中山市的文脉和灵魂,也是中山市能够蜚声海内外的首要元素,是海内外认识和了解中山最重要的窗口和 “金名片”。用好这张 “金名片”,一定能拉动中山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司徒伟湛说。委员献策
市政协委员、中山广播电视台台长陈锦霞:
●抓住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良机
  中国有几百个地级市,但是能够被人牢牢记住的寥寥无几,而中山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但同样作为伟人故里,中山与韶山、广安差距不小。但想把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好、利用好,相关部门就必须得下定决心,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来。
  目前,中山面临着一个绝好的良机,那就是明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以孙中山的影响力,明年在海内外肯定都会掀起纪念的热潮。
  作为孙中山的家乡,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把自身的基础条件改善好,再争取一些高规格、有影响力的纪念活动在中山举行,并以此去争取更多的扶持资源来支持中山的城市建设,那中山的形象一定能够有一次比较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市政协委员、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原馆长萧润君:
●建设共和塔作为中山旅游地标
  很多城市被名人托起: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布鲁塞尔的尿童,珠海市用一座珠海渔女的雕塑成功塑造了珠海的城市标志。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历史名人,能够支撑起中山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
  建议市政府对中山故居周边先实施严格的规划控制,使其他拥有资源者必须严格依据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相关规划实施建设,避免孙中山故居核心保护区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
  建议将来在孙中山故居周边土地资源重新规划时,让孙中山故居拥有更多的资源,在孙中山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扩大影响力,避免各种主体在周边的“建设”挤压孙中山故居保护、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中山市应在翠亨新区建设共和塔,纪念孙中山创建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孙中山家乡中山市的重要地标,并可作为观光塔,游客可登塔远眺伶仃洋,具有纪念建筑和旅游景点的双重属性,对我市建设孙中山文化,建设城市景观,建设文化名城,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聂洪文:
●营造中山独有旅游体验
  2014年,中山年接待游客总量超900 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超 210 亿元, 占全市 GDP 的7.5%,旅游业发展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市全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实际游客的过夜率指标呈下降趋势,全市接待游客过夜率从2010 年的59.2%,下降到2014 年的48.6%,这反映出我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这是因为,目前中山市作为孙中山先生故里的相关资源开发,仍停留在文化观光和教育层面为主,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旅游项目或产品严重不足,可游性不高。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提升和利用工作,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仍缺乏旅游产品的丰富度,难以衍生旅游消费,缺乏多次旅游并延长停留时间的吸引力。
  中山应当塑造鲜明的、以孙中山精神为主导的城市文化标志,利用好岭南文化、香山文化、华侨文化、名人文化资源,促进精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以中山市的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一镇一品”产业文化、特色美食文化为依托,开发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等。形成以孙中山文化资源和中山城市特色为背景的、不可复制的、具有唯一竞争力的旅游体验,构架中山“文化、休闲、博爱”之城。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1/id/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