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要闻  >> 正文

着眼群众身边事 提升文明向心力

作者:记者 郭锦润 余兆宇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8-07-20

    19日,中山召开推进文明中山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文明委今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文明中山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确保圆满完成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市领导陈旭东、焦兰生、方维廷、高瑞生、徐小莉、李长春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省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和省文明办对我市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对《中山市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作说明;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转授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牌匾。

    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陈旭东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省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切实增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推动文明中山建设整体跃上新台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他指出,持续深入推进文明中山建设,是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山优异答卷、实现“三个定位”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必要条件,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全面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特质,推动城市科学规划、高质发展、高效管理、充满活力,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陈旭东指出,中山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建设基础扎实、氛围浓厚。要确保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在2020年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要牢记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需求当作第一责任,着眼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点点滴滴的作为,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真正实现“创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陈旭东强调,要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文明中山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要抓好价值引领,提升文明中山向心力。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使文明城市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标杆。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广泛推选和宣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二要抓好城市功能提升,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留住城市特有基因。把智慧城市作为文明城市的标准配置,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和应急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市政设施、公交出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老旧小区等问题。推进优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从群众角度和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三要抓好城市环境,提升文明中山吸引力。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影响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持久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在持续优化城市主次干道的同时,突出整治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校园周边等场所环境秩序,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减量行动,努力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宜居。四要抓好文化传承,提升文明中山软实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涵养城市“气质”。对古建筑、传统街区,要力避“简单化”“刷白墙”“一刀切”,在保持环境整洁干净的基础上,将改造和保护密切结合,做到修旧如旧、以古为新,体现岭南文化独特风貌,留住城市深厚乡愁。五要抓好城乡联动,提升文明中山凝聚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城乡联动创建,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拓展新老中山人沟通交流平台,增强异地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陈旭东强调,要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文明中山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市文明委和各级文明办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组织推进机制、市民广泛参与机制、城市管理机制和文明共建机制,用制度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重点任务,分门别类制定清单,形成长效化、常态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创文网格化管理,逐步消除创建“盲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宣传,让群众切身受益于创文,发自内心认可创文、支持创文,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1/id/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