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要闻  >> 正文

牵手德国智能制造把脉中山制造转型

作者:记者隋胜伟 黄凡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17

    11月16日,中德智能制造·中山论坛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Martin Fleischer,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国际司亚太合作处处长 Mitja M üller出席并致辞。论坛由副市长雷岳龙主持,来自德国和中山市政界、工商界、学界近200多位知名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中德智能制造对接等话题,为中山制造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把脉问诊”。


    焦兰生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山是珠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产业集群发达,先进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中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德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强国,中山与德国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已与德方就生物基因、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合作,目前正与德国多所应用技术大学商谈合作办学,推动德国成熟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育体系在中山生根发芽,培养世界一流“工匠”。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和深茂高铁等重大战略性通道的开工建设,中山“东西交汇、南北逢源”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突显。希望中山与德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开展更多对话、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中山制造”的“朋友圈”。中山将为中德合作项目提供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资金、厂房、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的政务服务。


    色云峰致辞表示,与德国先进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存在差距,其中一个问题在于制造业人才的结构与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今年6月,中德双方签署了《<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未来,中山可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德国工商大会、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高校和企业等单位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论坛设置了4个主题的专业报告。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徐成彬在主题为“中山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及展望”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山为打造“智造强市”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并介绍中山将对标德国“工业4.0”,抓好抓实《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2016—2025年)》实施,加强与德国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推动中山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多特蒙德应用科技大学Carsten Wolff、BurkhardIgel介绍了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历程。联合光电董事长、总经理龚俊强介绍了联合光电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的实践探索。德国金属工业雇主联合会Sven-Uwe Rαβ介绍了德国金属加工和电子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培训体系。


    在以 “匠心培育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对话环节,中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长吴建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洪波、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栋,与德方德国手工业数字化能力中心ChristophKrause、德国工会联合会OliverSuchy、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HanneloreKress博士,围绕“工匠精神”畅所欲言。


    此次论坛还举行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职业教育全球网络项目(VETnet)合作单位”牌匾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职业教育全球网络(VETnet)项目专家”证书的颁发仪式。


    市政府副厅级干部吴月霞、市政府秘书长李俊参加论坛。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1/id/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