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务要闻  >> 正文

查访历史的遗迹 培育学术之芳华

参加2017年邓演达与农工党史研讨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7-12-18

联合二支委会  梁海珍


2017年12月15日—16日,2017年邓演达与农工党党史研讨会在惠州召开。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工党党员,我与另一名中山农工党员田建华同志一同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聆听了多位农工党党史与邓演达思想研究的“学术大腕”的报告,见证了研讨会上热烈的讨论,深感震撼、深受启发,所思所获已非简单“受益匪浅”可以概括了。

研讨会由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倪根金教授主持,会议包括了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农工党十六大会议精神、邓演达与农工党史研究专题讲座、各地研究成果报告、自由讨论等议程。会议第二天,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邓演达纪念园。会议全程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专家们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的成果,犹如繁花绽放,将农工党光辉的历史和邓演达深厚的思想内涵呈献在我们面前。

惠州研讨会0.jpg

倪金根教授主持会议,众多研究农工党史和邓演达思想的学者出席


农工党中央研究室原主任、广东邓演达研究会顾问姜天麟教授做了《从合作到决裂 政见异路不同》的主题报告,深刻地解读了邓演达的《中国革命最近的严重局势之由来》一文,重新审视了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中、右派的争斗。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姜教授指出:实践证明,坚持斗争的国民党左派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是历史的必然。

    惠州学院的叶洪添教授宣讲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政治主张>诠释邓演达的建党思想》,指出:邓演达的《政治主张》发表至今已经87年了,仍闪耀着进步的光辉!他所建立的党,是为经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党,是为平民百姓建立平民政权的党,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党。邓演达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惠州研讨会1.jpg

惠州大学82岁高龄的叶洪添教授侃侃而谈

倪金根教授关于《农工党抗战时期的刊物研究》的报告也令我们耳目一新。虽然研究成果并未刊印,但倪教授对《抗战农村》、《抗战华侨》、《抗战妇女》《抗日青年》等一系列由农工党主编发行的刊物的创办时间、发行期数、各期内容等深入细致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刊物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它们在抗战期间发挥的重大作用,再次验证了农工党重视理论研究、善抓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倪教授还说:广州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里还有大量的抗战时期的报刊杂志,它们就像一座座矿山宝库,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

研讨会上还有三位邓演达先生的后人,其中邓演达弟弟邓演超之女邓蔚瑜作了题为《海峡两岸邓氏亲人的握手》的报告,令在场的所有与会人员都深受感动。在自由发言阶段,几名专家对“邓演达的出生年份”、“邓演达庐山兵誎蒋介石是讹传”和其它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等问题进行了辨析,其他参会者也纷纷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

会议的最后,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广东邓演达研究会会长刘启德进行了总结。他感谢所有的参会人员,赞扬研究会做的出色的工作,并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邓演达和农工党党史研究也要担负新使命、寻求新思路、实现新作为,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顺利推进献计出力。各地市委会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加大挖掘、保护、利用党史资料的力度,继续建设好使用好党史教育基地,进一步彰显农工党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

惠州研讨会-参观.jpg


惠州研讨会-合影.jpg

研讨分全体人员在邓演达陈列馆前合影


惠州研讨会3.jpg

在邓演达纪念园,我们与邓演达的侄女(左二、左三)合影


这次研讨会,不但让我对农工党的党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感受到了人文社科研究的魅力:从浩瀚繁杂的文献资料中,去芜存精、去伪存真,查清一个历史事件的脉络、探询一位历史人物的思想行迹,这是非常严谨的工作,也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长篇传记文学《碧血丹心——邓演达传》的作者周后运先生,并请教了他:书中关于邓演达在中山剿匪的两章是否史实?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更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觉得这是中山农工可以发掘的一个课题。此外,来自广州、揭阳、肇庆、湛江等业余研究人员的论文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探索农工党党史、追访先辈的足迹,既是农工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们学习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种方式。我们也许无法做出像叶教授、倪教授那样厚重的研究的成果,但学术园地需要“百花齐放”,一朵默默开放的雏菊,也能为我们党史的研究增添光彩。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60/id/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