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山农工“疫线”人物】(四)抗疫一线的中医老党员

  发布时间:2020-03-03

缪英年  缪灿铭 

编者按:

缪灿铭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原副主委,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内一科主任。

缪英年农工党中山市委会中医院支委会原主委,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17年前,这两位在中医领域各有所长的农工党员曾并肩战斗在非典战场,均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并先后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的称号。如今,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两位已退休的老中医又被委以重任、重返战场,作为我市四名中医专家之二进驻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为患者提供中医药诊疗。

 

老中医归队参与抗疫

二十四节气轮回转新春来临,即将进入中国最盼望的万家欢聚日子却不料一场大瘟疫悄悄潜入名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烈性传染病正在湖北武汉开始肆虐。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作用,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卫健局迅速指定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治疗医院,成立了中山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业组,决定由市中医院李乐愚、赖海标、缪灿铭、缪英年4位中医专家组成中医专业组进驻市二院,参与每天查房,为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专家组成员:(左起)缪灿铭、缪英年、李乐愚、赖海标。.jpg

中医专家组成员:(左起)缪灿铭、缪英年、李乐愚、赖海标

作为专家组中的两名已退休的农工党员,在抗疫紧要关头,接到召令回队,身为中医的我们,深感组织信任怀光大中医的信念和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

缪灿铭(左二)、缪英年(左三)和中医专家组成员培训防护服穿脱.jpg

缪灿铭(左二)、缪英年(左三)和中医专家组成员培训防护服穿脱

128日我们开始为进入二院做准备,先是一丝不苟进行了防护服穿脱培训演练,不敢轻视这传染性超强的病毒再由中医院赖海标、李乐愚副院长分别三次组织大家开展中医治疗新冠的研讨会会上,我们四人一起复习中医伤寒温病经典,以中山目前掌握的案例证候进行分析讨论,拟定中医防治新冠的查房策略、证候分型、治疗方案,协定方剂。经讨论,大家都觉得外感热病是中医的长项,是发扬中医优势抗疫的一次良好机会,一定不负众望。

中医抗疫的中山实践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坐落在离东明大桥不远的木河路,环境设计优美,由三层楼以下的房子庭院式组成,2月份木棉花已经盛开,表明今年天气较早转暖。除原有传染病房结构外,建了多栋临时隔离板房,为中山抗疫打好基础。那里,有几十位新冠确诊住院患者,也是我们中医抗疫的战场。

我们四人中医团队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辨证分型时发现确诊病人共同症候特点主要有热势不扬、咳嗽、气短(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纳差、舌苔厚腻污浊居多湿邪肯定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常挟寒,而寒湿日久化热是常见发展路径,湿疫闭肺或内闭外脱是极险之象讨论中大家对新冠肺炎认识高度一致,用药观点大同小异。在国家推荐的治疗方案上,我们结合中山地域特点,在治疗方法上创新中山特色,着重于“轻宣透邪”及“醒脾化湿”。拟定了2个协定处方新冠1号方和新冠2号方。祛湿乃治疗新冠首要大法,用药带有广东和本地特点中草药如广藿香、细丝柳、鸡蛋花、火炭母等等。对于重症,我们按照温病发展规律拟定湿疫闭肺型和内闭外脱型。恢复期则气阴两虚型。

我们四位专家去查房,普通病人每天一副药(一副两熬),重症每天两副药每个患者都是针对性的个性化中药处方,一人一方,每天由市中医院中药配剂中心代煎配送,保证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


缪灿铭(右)工作中.jpg

缪灿铭(右)工作中

缪灿铭(右)查房中.jpg

缪灿铭(右)查房中

缪英年(左)指导年轻医生.jpg

缪英年(左)指导年轻医生

我市的患者多使用寒湿型和湿热型治疗方案,危重症患者使用湿疫闭肺、内闭外脱方案。基本上轻型患者六副药后都能够症状消失,因而出院率也在广东居于前列。

治疗策略我们采用上工治未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应通过中医及早干预在疑似阶段就要介入治疗,减少传播机会二是促使轻症早日痊愈,并防止向重型转化三是不以治疗垂危症为能事,防止重型患者向危重型转化,达到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目标。

中西医结合出成效

目前市新冠患者陆续痊愈出院,一例重症转危为安,所有的轻症患者没有转为危重。这次中山市抗击新冠的成效是中西医密切配合发挥各自长处的成功典型如:一例重症患者气促明显、先后两次肺CT表明炎症在扩,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后,症状在6天内获得缓解,肺部炎症病灶在吸收好转中。二例危重病人起病迅猛,在西医支持条件下,我们疫毒闭肺,本虚标实,按照“内闭外脱”论治,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回阳救逆的同时,注重清肺化痰,通腑泄浊,予中药浓煎,鼻饲灌胃治疗经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患者在病状极危重情况下保持20多天生命体征稳定趋好。

有相当部分隔离观察者因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史,部分有症状,属于潜在的新冠患者按照及早介入提前介入的原则,我们这部分潜在者一律采用中药协定处方常规治疗,防控他们转化为新冠病人。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结合中山市前期确诊病例发病特点,以“醒脾化湿、宣肺解毒、培元固本”为基本法则,制定出新型肺炎中医药预防方,供社会上人群服用,并率先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中推广使用,反响良好。

截至3月2日零时,中山无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66例,无死亡病例,危重型2例,治愈出院病例60例,痊愈率九成,无医护人员传染。危患者得到稳定并力争脱险,其余的轻症患者控制良好,暂时没有向重症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抗疫斗争,表明政府管治查控新冠措施果断有效,西医以及中药及早干预的共同发挥作用。表明中医药在缓解新冠病人症状、缩短疗程、防止病情向重症发展、提高治愈率方面能够到预期作用并取得成效。未来,中医需要奠定坚实地位以备将来站在更高的抗疫台阶上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阅读延伸

中医抗疫原理

中医是从中华民族抵御外感热病(相当于今天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中发展过来的。在上古时代,人类在自然界的最大敌人就是细菌、病毒,中华民族在生存中不断与之斗争并取得深入认识和应对方法。

对于细菌性感染,西方开发了抗生素取得明显的、稳定的效果,但对于病毒性感染,至今依然无法有确凿疗效的药物。当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因肺炎放血治疗死亡的时候,中医已拥有1500年前的系统记载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温疫论》(明代吴又可)《温热论》(清代叶天士)《温病条辨》(清代吴鞠通)也记录了瘟疫的理论和治疗问题

张仲景在《伤寒序》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明代吴又可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他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在《温疫论》序中说“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古代大医先贤的经验无不是从外感疾病搏斗中而来,他们对感染性疾病都有切肤之痛。

总体上、《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热论》的卫气营血辨证基本囊括中医治疗感染性热病的手段。这种起源于古老的疾病观对今天依然有很多指导作用,譬如中医把所有外界的致病原(感染性因素)都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执简御繁,以不变应万变,以此实践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祛风除湿、清气透热、通腑泄热、清营养阴,凉血散瘀、凉肝熄风、开闭通窍、回阳救逆等治疗大法及对应中草药调理病体,治疗机理是调整人体内部抗病能力而不是直接杀死病原;而西医把感染原分成无数多的病毒和细菌种属,当西医还在寻找各式病因和治疗手段时,中医已经开始治疗疾病了。

中医抗疫展望

中医抗疫是在历史上500多次的瘟疫(有确切记载的300多次瘟疫)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医对瘟疫和病毒的认识与西医不一样。正如张伯礼院士评价说:“中医治疗它,往往不仅仅或者说不主要针对病毒,针对的是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正气,让人体自己调动内源性保护物质,来跟病毒做斗争。”他说:“第一,病人痊愈的时间缩短。它是自限性疾病,8-9天自己好了,中医干预5-6天好了,这可以说明中医药的疗效。第二个指标,是轻症转重症比例。轻症不转重症,截断了病势,这个指标比痊愈时间缩短更关键”。2月19日晚在央视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问道,方舱医院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高吗王辰院士回答是2%-5%左右。张伯礼院士的回答则是:“364名中医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舱医院,中医为主导的治疗中,近400名患者中无一例转重症,治愈50人”。364人的组别数据足够与整个方舱两组互相作对照,无疑中医可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导致与自然界的冲突不断发生,未来的疫情肯定还会有发生,这次经验教训对将来抗疫有帮助。西医如果无法生产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一定要确立在类似疫情中的主导地位,绝不能以西医理论和验证过程要求中医因为中医相当于已经在人体开展四期试验至少2000年以上,大量的医书古籍记载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毒性,无需再次重复验证。优势在于治疗方法的稳定,道理就像房子有垃圾,垃圾招惹好多虫子,西医不断去研究杀虫剂灭虫,可是新一代虫子对原来的杀虫剂耐受了,于是又去研究新的杀虫剂,这样循环往复。而中医则不杀虫子,它把垃圾清理出去,让屋里干净,虫子不能适应干净的房子,没有生存空间,就不进来

中西医的差异在于,中医不管你病毒怎么变,认为所有的致病原不外乎风寒署湿燥火,侵犯途径不外乎六经、卫气营血,注重通过辨证论治明确病从何来、已入何经,用何方药,整体执简御繁,不变应万变。而西医重视的是那个致病原,见病毒就要杀,必须去研究“特效药”,针对到点,研究“疫苗”才能行。在找不到病因,研究不到药物之前则无从下手,只能是支持性治疗,加上病毒时时都在变异,今天研制的药将来就无效,于是陷入到不断的研究中。

对于新冠重症及危重患者,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支持才能延续生命,留人治病;而要进一步取得成效,中医这时又是不可或缺的。张伯礼院士举了两个例子:中药生脉饮、生脉注射液或者独参汤可以改善血氧饱和度。血必净可以延缓炎症风暴的发展。

展望未来,与瘟疫的斗争未有穷期,借助张伯礼院士谈及对将来的防控策略和定位观点时说以前,中医的角色是会诊中提建议的参与者。但在这次疫情的治疗中,中医以成建制的方式建立了定点医院,从上到下拥有自主权。在这次治疗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和西医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主力军。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可以让患者痊愈的。但在重症的治疗中,西医仍是主力军,中医是辅助作用的。中医、西医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两套医学体系,各有各的长处。

  疑似患者或轻症病人,在初步确诊时应及早用药。等到了一定阶段再用药,可能会错过最佳诊疗时期。普通感冒也是一样,用药越早越好,事半功倍。

中药的主要功效是调节免疫功能,调节人自身的正气。如果身体很好,没有必要一定喝中药。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健康的心态,勤洗手、少外出,这些方式也能提高免疫力。

  对于那些密切接触者,有些身体不适或是发热的人,中医会建议通过服用中药,把身体状态调整好,可以更好地应对病毒。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zsngd.org.cn/Article/View/cateid/34/id/2857.html